 | 索妮雅・拉由斯(Sonia Rayos) 同時擁有建築師、工程師與舞者的身份,她的人生軌跡橫跨不同領域。長年居住在巴倫西亞新城區的一棟多戶住宅裡,她熱衷於用雙手摺紙,享受材料與形狀帶來的靈感。幾年前,她曾以志工的身份在印度工作,這段經驗讓她至今仍夢想重返當地。她的專業與藝術背景交織在一起,賦予她的教育與創作獨特的敏銳度。
席爾瓦娜・安德烈斯(Silvana Andrés) 來自瓦倫西亞的藝術教育者與藝術家,畢業於瓦倫西亞理工大學美術學院。她長年在教學與創作之間並行,特別喜歡為孩子設計能夠動手參與的活動。她住在瓦倫西亞農園地帶的一棟生態建築裡,這樣的生活環境也影響了她對空間與自然的思考。與索妮雅共同創立的「Arquilecturas」教育計畫,正是她將建築、藝術與教育融合的實踐場域。
|
|
 | 璜・貝里歐(Juan Berrio) 原本主修建築,但很快就發現自己真正的熱情在於繪畫。三十多年來,他專注於插畫、漫畫與各種圖像創作,在西班牙圖像小說界佔有一席之地。2011 年,他以作品《Dentro de nada》入圍西班牙國家漫畫獎,隔年 Fnac–Sins Entido 國際圖像小說獎。他長居馬德里市,持續以細膩而詩意的筆觸,創作出許多作品。 |
|
 | 葉淑吟 西文譯者,永遠在忙碌中尋找翻譯的樂趣。譯有電影、繪本、小說、勵志叢書等等。 |
|
 | 呂良正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&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理事長 &台灣營建安全學會理事長 蔣雪芬老師 中國工程師學會秘書 & 翻譯
|
|
 | 社長Jose|晨熹社繪本書店 |
|
 | ☆故事引導的知識之旅☆ 以克拉拉的好奇為出發點,讀者跟著克拉拉一步步走進工地。從設計圖、打地基到最後的油漆收尾,知識不是冷冰冰的工程流程,而是隨著情節自然展開,孩子能在閱讀故事的同時吸收建築常識,感受到一棟大樓如何從無到有誕生。
☆建築改變生活的視角☆ 這本書不只在講工地流程,更提醒我們建築如何改變街道的樣貌,甚至帶動一個社區的轉變。大樓的誕生,不只是磚塊和鋼筋的堆疊,而是連帶影響生活節奏與人與人的互動。讀者跟著克拉拉的眼睛看世界,會發現建築是一場和日常緊密交織的故事。
☆專業詞彙的生活轉化☆ 書中大量出現真實建築用語,如基腳、模板、連續壁、比例尺、甘特圖等,但這些詞彙並非艱澀的名詞堆疊,而是透過角色的對話與場景轉化為貼近日常的語言。專業在比喻與情境中鮮活起來,讓孩子和大人都能自然理解這些詞彙。書末還附有「建築術語」的專欄,解釋各種書中的專業詞彙。
☆圖像細節與閱讀節奏☆ 插畫家璜.貝里歐以細膩又帶幽默的畫風,重現工地的繁忙場景。翻頁之間,隱藏許多小細節等待發現;而「一步步施工」的敘事節奏,也讓讀者彷彿親臨現場,感受建築如何推進。知識與畫面並行,使閱讀既生動又充滿探索感。
☆跨領域的啟蒙價值☆ 這本書不僅談建築,更連結科學的結構知識、藝術的圖像設計,以及都市生活與社區氛圍的轉變。它既適合親子共讀,延伸討論「我們住的房子從何而來」,也能成為孩子認識建築世界的第一扇門。大人讀來,也能重新思考建築與生活的關係。
|
|
|
定價:$499 元 |  | 優惠價 $394 元 | 2025年10月05日 |  | |  | | Buy now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