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tmac.com.tw
 會員特區   關於我們   全臺據點   玩具/布書   查看購物車  
 
父母角色
一般教養
特殊教養
 科學達人
 
信箱
密碼
?忘記密碼∼
+立即加入
線上徵才
查看購物車
Q&A
講座活動
新書發表
活動花絮
APP 隱私權聲明
 








如何引導孩子面對災難?撰文/葉欣誠(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)|麥克DO科學-21
  
當學童面臨慘絕人寰的場景、生離死別的情境,或自己面臨安全甚至生命的威脅時,如何讓他們以健康的態度來面對災難?平時的心理建設重於一切。

什麼是﹁災害﹂?
災害是人類生活中無可避免的風險來源,既然生而為人,我們就應該以平常心接受這樣的事實。一般而言,若以人的觀點來看,任何可能造成生命與財產損失或損害的因素皆可稱之為「災害」。颱風、水災、龍捲風、雪災、火山爆發、地震是災害,而火災、爆炸、昆蟲叮咬、動物攻擊等也是災害。不論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什麼地方,我們都不能避免災害的侵襲。事實上,若以「風險」的角度來看,由於人的生命一定會結束,所以終究死亡的風險是100%,無可逃避。
然而,如果我們能對於身處的環境有所了解,且做好各種準備的措施,「災害」轉變成「災難」的機率則可明顯降低。2008年中國四川汶縣發生了大地震,造成十餘萬人死亡;由於許多學校是「豆腐渣工程」而在地震中嚴重受損,造成了許多學童死亡。在臺灣,今年的颱風季節接二連三的侵襲,也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,許多學童因為學校遭受豪雨或土石流侵襲而停課,住家也遭受很大的破壞。1999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,造成中部與北部地區共二千多人罹難,許多中部地區的學童面臨親人生離死別的衝擊,到現在影響仍持續中。對於我們的下一代,該如何讓他們以健康的態度面對災難,是我們在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中必須要重視的課題。


如何將傷害降到最低?
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,的確有一些關於自然災害或人為災害的內容。在一般媒體報導中,也或多或少可以看到關於防災的宣導,譬如防火、交通安全、地震逃生等,而每年臺灣必要歷經的颱風季節也不斷的教育我們防颱的知識等等。然而,縱使我們的學童對於學校教導的內容向來吸收能力很強,但展現在平時面對災害的態度與行動技能方面則不甚理想。教育部近年執行防災教育計畫,由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團隊研發了我國的「防災素養」,將一位國民面對災害的素養分為「防災知識」、「防災態度」與「防災素養」三大面向,即說明了防災教育應以全方位為考量,不宜如傳統教育中偏重於知識面的傳遞。事實上,防災知識僅是建立正向防災態度的基礎,在有了正向的防災態度與足夠的防災技能後,我們才能夠將災害可能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。

如何面對﹁災難﹂?
如果我們將「災難」定義為「很慘的災害」,當學童面臨慘絕人寰的場景、生離死別的情境,或自己面臨安全甚至生命的威脅時,能夠支持他們安全的走出災難現場,並且健康的繼續未來生活的,往往是他們面對災難的態度。以國小學生為例,防災態度可分為「防災警覺性」、「防災價值觀」與「防災責任感」三大類,而其中「防災價值觀」所強調的,則包括了:能夠體認維持生命是最重要的,且體認做好防範工作可以降低災害造成的影響。若以更深沉的心理層面來看,孩子們若能從小了解大自然本身就有其規律與不確定性,若是面臨災難,也並非人的能力所能選擇,應該正面面對,並且鎮靜的處理緊急危害與長期的損害。

防災的態度
也許大家還記得,當南亞海嘯發生時,一位來自英國的小女孩發現海水的水位下降,想起來在學校中學習過這可能是海嘯來臨的前兆,於是四處呼叫,請海灘上的人趕緊撤離,因此拯救了許多生命。我們看待這樣的情節,也許只會想到她在學校學到了不錯的知識;但事實上,拯救上百條生命的關鍵點,乃在於這位小女孩採取主動積極的態度要大家趕緊撤離,而非獨自離開。這樣正向積極的態度,事實上也是我們的教育中較為缺乏的元素。
防災的技能當然也是面對災害的重要素養。前幾年臺北縣土城市的「大囍事」住宅區發生了火警,若干高樓住戶攀著繩索、抱著小孩便直接想要下樓,結果產生多件高空墜落意外。這也說明了這些住戶對於防災知識的欠缺與觀念的不足,不了解一般人是無法靠雙手支撐住自己的體重而能緩慢沿繩而下的,對於高樓緩降機的操作方式也不熟悉。如果小朋友在學校有學習過相關的知識與技能,在現場也許就能夠發揮作用。

心理建設重於一切
當孩子遇到自己或他人面臨災害的時候,平時累積的心理建設就會即時發生作用。在國小四到六年級的防災素養的「防災責任感」中,即期許學童能在災害發生時主動關懷同伴,並適時提供幫助,主動幫助他人脫離危險環境。不過,防災教育應同時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制,不要鼓勵小朋友做自不量力的事情,以免釀成悲劇。但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,應儘可能協助他人。
在教育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利用說故事或是放映紀錄片的方式,搭配教師的說明,讓學童了解災難可能降臨在任何人身上,千萬不能對他人受災抱持幸災樂禍的心態,而應具有高度的同理心。若自己不幸受災,也應該盡量保持心情的穩定,避免過度反應造成周遭人員的心情起伏,甚至影響救災或安置工作等。
當然,我們不能僅依賴學校教育,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也扮演了關鍵性的功能。過去當颱風或豪雨來襲時,因為洪水與土石流等威脅,警方常勸離一些山區的居民,但往往有些居民「死守家園」,堅決不配合撤離,也帶給孩子不良示範。經歷過歷年來的重大災害與諸多生命流逝的教訓後,配合災害防救法的實施,現在居民的配合度已經有所提升,下一代也對於災害防救有較為正確的概念了。

提升防災素養一起來
孩子們面對災難的能力,代表了一個國家或社會未來的災害防救能力。因此,我們應該非常重視我們的下一代的防災素養。本文強調的幾個基本原則,包括「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並重」、「知識、態度與技能並重」、「心理建設與行為示範重於一切」等皆為教育下一代面對災害或災難的要點。我國國民目前的整體防災素養仍有待進步,需要政府、民間、教育界以及傳播界的共同努力。
上一則  40  下一則  
 
  回上一頁 Top  
 
 
線上徵才 | 查看購物車 | Q&A | 講座活動 | 新書發表 | 活動花絮 | APP 隱私權聲明
臺灣麥克集團 |11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258巷50號5樓 |統編 22459769
電話︰+886-2-87971168|傳真︰+886-2-87971169
Copyright 2012@Taiwan Mac Educational Co.,Ltd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.禁止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