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../Images/book/main/book-down03.gif) |
《二十世紀音樂》上下兩輯編年記錄了這個時期循序漸進的轉變,及同等驚人的延續。探討了世紀交替之際的音樂狀況,並掃描了加布里耶•佛瑞的生平志業。 詳盡描述兩個顯著的革命-德布希在音響與形式上的激進開創,及起始於荀白克、由其弟子伯格及魏本繼續推動的與傳統完全絕裂的創舉-顯示短短的三代人徘徊在傳統主義與打倒舊制的兩極、地域性的直接與跨都會的圓熟、高度專業修飾與混亂的誠意間現象,作曲家艾爾加、瓦雷士、楊納傑克、拉威爾、布烈頓和伊芙士都各有其歷程。 最著名的現代作曲家都在本輯出現-史特拉汶斯基、巴托克、拉赫曼尼諾夫、浦羅可菲夫、蕭士塔高維契和柯普蘭-一些重要人物也登場了,像布列茲與史托克豪森,過去他們的作品還從來沒有像這樣為非專業讀者做如此深入的剖析。 薩提六人組、西貝流士、沃恩•威廉士、高大宜、亨德密特、提佩特、華爾頓和梅湘的作品也在此做了全面探討。 除了個別作曲家的專論,《二十世紀音樂》也提供了現代音樂目標與方法的精彩論析,短小精悍的「插曲」探索了巴黎音樂院的有力影響、西班牙音樂的再生、錄音歷史、散拍與爵士、早期音樂的重現、二十世紀歌劇、七0年代搖滾樂帶來的衝擊等等重要課題;結尾討論電子音響音樂的文章則引領大家期待未來。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