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 |
本書的創作題材取自亨利.大衛.梭羅的《湖濱散記》,故事描述亨利和他的朋友在各自的選擇裡經歷截然不同的生命風景。有一天,亨利和他的朋友決定去菲其堡。這一段路程有30哩遠,兩個人決定以不同方式看誰先抵達。亨利選擇徒步旅行,亨利的朋友選擇賺錢買車票前往。書中以左右頁對照方式呈現:他的朋友在菜園拔除雜草,亨利在蒐集花草;他的朋友在粉刷柵欄,亨利在欣賞石頭;他的朋友在搬書櫃,亨利則是在眺望遠景。兩個人的不同途徑,表現了郊外裡亨利的從容與城鎮中朋友的忙錄,留予我們反觀日常生活的方式,思考什麼樣的選擇,就有什麼樣的體驗與收穫。 關於亨利 亨利.大衛•.梭羅是一個真實的人物;一百五十多年前,他住在麻塞諸塞州的康考特鎮。他喜歡穿過森林和原野,做長途的徒步旅行,而且將他沿途所看到的各種動植物仔細的描述並記錄下來。他的袋子裡,總是帶著一枝筆、幾張紙、一把摺疊小刀、幾條細繩、一副小型望遠鏡、一副放大鏡和一支笛子。他用手臂夾著老舊的樂譜,準備夾壓採集到的各種植物樣本,手裡握著一根用來測量物品的枴杖,在一天之內,他可以輕鬆的走上30哩。 亨利認為人們即使沒有豪宅、沒有許多傢俱、沒有高薪的工作,也可以活得很快樂。人們應該少花點時間去工作賺錢,而多花點時間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。亨利實踐了這樣的想法,他在華爾騰湖(Walden Pond)旁蓋了一幢小屋,獨自住了兩年,並且寫了一本關於這段生活的書,書名就叫《湖濱散記》(Walden)。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