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tmac.com.tw
 會員特區   關於我們   全臺據點   玩具/布書   查看購物車  
 
父母角色
一般教養
特殊教養
 科學達人
 
信箱
密碼
?忘記密碼∼
+立即加入
線上徵才
查看購物車
Q&A
講座活動
新書發表
活動花絮
APP 隱私權聲明
 








營造「問」、「做」、「答」、「用」的情境來學習科學 口述/柯啟瑤(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前自然科學課程研究小組召集人)|麥克DO科學-46
  
你的孩子喜歡學科學嗎?你的孩子喜歡提問嗎?科學教育的本質,在於滿足孩子對自然、對科學的「好奇心」;懂得連結「問 」、「做」、「答 」、「 用」的思考方式來學習科學,孩子將學習得更深入也更有趣。

人的一切學習動能,都由「好奇」開始,人類發展科學、研究自然,除了滿足生活需求,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滿足自己對自然、對科學的「好奇心」。科學教育的實施,自然不能忘記滿足孩子的好奇。一旦孩子提出的問題得不到令他們滿意的答案,他們就會感到失望,久而久之,便會失去學習的興趣,甚至失去了好奇心。
有些父母因為沒辦法回答孩子的問題,只好搜羅坊間各種版本的《十萬個為什麼》等書籍,讓孩子從書中自行尋找答案,可是書中給的「答」往往超越了孩子所問的原意和所能理解的程度,不但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,反而會讓他受挫、失望。

提問的重要
在國內中小學科學教育剛起步時,教科書上只有「答」,提供了各種自然現象及自然的原理、原則,而沒有「問」也沒有「做」。孩子不知道這些答案是怎麼來的,只「知其然」而「不知其所以然」,所以只好死記硬背,毫無興趣可言;即使考試成績再好,也不喜歡科學。
民國67年,國內的科學教育引進了美國科學教育的理念,而提出了「觀察」、「傳達」、「觀測」、「控制變因」、「實驗」……等一系列科學方法,訓練孩子「動手做」的能力,提升科學的「過程技能」。這樣的教育方式雖然訓練出一批擅長動手做實驗及觀察的學生,卻忽略了「問」的重要。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小柴昌俊曾說:「問題是思考的種子」,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博士也說過:「能夠發現問題,就找到了答案的一半」,甚至20世紀的科學大師愛因斯坦,也曾強調:「抱著疑問比得到它的答案重要一萬倍」,由此可見發現「問題」在科學學習上的重要性。

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的發展
民國83年起,中小學的科學教育課程,改從「問」出發,讓孩子從被動接受問題,逐漸培養出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。而自民國85年起,更以「解決問題」為課程設計的核心目標,以「問」和「做」來引出「答」。直到民國90年實施九年一貫教育課程,將原本分散在「自然」、「理化」、「生物」和「地球科學」等學科的課程合併,改稱「自然與生活科技」學習領域,強調「統整」的能力,才正式在科學教育中引入了「用」的概念。

以「問」、「做」、「答」、「用」學科學
在了解「問」、「做」、「答」、「用」的科學精神及其重要性後,親師應當如何運用它們協助孩子學習科學呢?首先,可以營造情境,引導孩子由生活中發現「問題」,再經由一起「動手做」,來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「答案」,繼而鼓勵孩子將答案加以延伸,找出「應用」於生活中的方法。利用情境的布局,使孩子產生了困惑、疑問、驚訝、矛盾或曖昧的情緒,引發他尋找答案的好奇心,是引導他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。
舉例來說,孩子找到一顆已經放了幾個星期,因此脫水變得皺皺小小,顏色也變黃且失去光澤的檸檬,和媽媽新買回來的又大又有光澤的綠檸檬相比,拿在手上明顯比較輕。這時可以問孩子:如果將這兩顆明顯不相同的檸檬同時丟入水中,哪一個會沉?哪一個會浮?然後讓他將兩顆檸檬丟進水裡試試看。在這個情境中,孩子會發現大而重的綠檸檬會浮起來,小而輕的黃檸檬反而會沉入水中,因而產生驚訝、疑惑,想找出原因,到底這兩顆檸檬的浮與沉和什麼有關?這時親師可以鼓勵孩子依照自己的「想法」、「猜測」或「假設」來實驗,例如:剝下果皮將果肉丟入水裡面,因兩者都沉入水裡,而發現和果皮有關,進而探究檸檬果皮中所含的油,與檸檬的浮沉有關。找到答案了,再引導他思考,檸檬中的油可以怎樣應用在生活中,原來這種油可以作為清潔油垢的主要材料呢!

親子一起學科學
除了情境教育,親師還可以為孩子挑選適當的科學讀物,為孩子學習科學提供良好的助力。那麼,什麼樣的科學讀物才適當呢?當然應該挑選具備「問」、「做」、「答」、「用」的科學情境與過程,能夠滿足孩子好奇心,並協助他們自己思考的讀物。《麥克Do科學》以「問」為核心,逐步引導孩子從「做」中求「答」,更難能可貴的提供了「用」的延伸,給孩子更多思考空間,為孩子學習科學加分。
以第11冊的「尋找朱古力的同伴」單元為例,從「為什麼比目魚的肉是白的、鮪魚的肉是紅的」,引導孩子從這兩種魚的生活環境和習慣,發現魚肉的顏色和運動多寡有關,再延伸到人體也有同樣的情形,應用到「體溫低且膚色蒼白的人缺乏運動」。如此一來,不但滿足孩子的好奇,也讓孩子知道如何應用這個科學知識,促使孩子平時多加運動,鍛鍊體格,維持健康,更給了孩子延伸思考的方向和空間。
在孩子學習科學時,如何能經常連結「問」、「做」、「答」、「用」的思考模式,進行腦力激盪?在學校時,老師可以安排分組討論來幫助孩子更有效學習;而在家中,就需要父母陪同孩子一起閱讀這些科學讀物和課程內容。適時的參與討論和提供動手做的機會,親子共同學習科學,也會讓學習的過程變得更有趣!
上一則  79  下一則  
 
  回上一頁 Top  
 
 
線上徵才 | 查看購物車 | Q&A | 講座活動 | 新書發表 | 活動花絮 | APP 隱私權聲明
臺灣麥克集團 |11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258巷50號5樓 |統編 22459769
電話︰+886-2-87971168|傳真︰+886-2-87971169
Copyright 2012@Taiwan Mac Educational Co.,Ltd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.禁止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