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tmac.com.tw
 會員特區   關於我們   全臺據點   玩具/布書   查看購物車  
 
父母角色
一般教養
特殊教養
 科學達人
 
信箱
密碼
?忘記密碼∼
+立即加入
線上徵才
查看購物車
Q&A
講座活動
新書發表
活動花絮
APP 隱私權聲明
 








用「發現」的眼睛,發現科學 撰文/洪蘭(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)|麥克DO科學-5
  
所有的知識必須在孩子想學時教給他,才可以被吸收,因為動機是學習最有力的驅力。孩子在幼小時,好奇心最多、動機最強,在孩子小時候給他正確的知識是很重要的事。

「觀察」是科學的根本
中國自從滿清末年打過幾次割地賠款、喪權辱國的敗戰後,開始對洋人的船堅炮利崇拜不已,當時的知識分子檢討中國失敗原因,都認為歸根究底是洋人有科學,所以有槍砲可以隔空殺人,他們的文明發達,所以可以製造侵略的武器,要不被外國人欺負就必須發展科學。中國的父母一夕之間改變了他們對兒女的期望,從科舉的狀元立刻變成科學家,最好還是諾貝爾獎的科學家。「科學救國」的口號從清朝末年喊到民國、從大陸喊到臺灣,喊了整整一個世紀,我們的科學還是不發達。吃香灰、喝符水的消息時有耳聞;火車出了軌,交通部不是檢討內部缺失,而是去更動部長辦公室的風水。我們才發現改變觀念竟是這麼的困難。
辜鴻銘當年拖條大辮子去北大上課時,學生看見他的辮子就哄堂大笑,他說:「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,可以馬上剪掉,你們心中的辮子就沒那麼容易剪了。 」說得真是對極了!有形易剪,無形難拔,所以發展科學第一要務是改變觀念,若是父母老師的觀念沒有改,還是要孩子每天乖乖的坐在桌子上唸書、背書、抄生字,不允許孩子去外面遊戲、觀察、發現的話,孩子怎麼會有科學精神呢?「觀察」是科學的根本,一定先觀察到現象才會去解釋這個現象,如果我們的孩子整天坐在教室裡,四體不勤、五穀不分的話,是不可能有科學力的。

科學是有條理可循的創造力
科學的基本要求是觀察力、形成假設的能力及動手實驗、驗證假設的能力。我們知道:「發現」、「發明」和「創造」的層次不同。「發現」意指事物原本已經存在,而人們去找到它、發現它。例如:哥倫布發現新大陸,他若沒有發現,其他人遲早也會發現,事實上,現在對誰是第一個發現美洲的人頗有爭議。「發明」是環境氣氛都已準備好,但是具有洞見、看得比別人遠的人拔得頭籌,例如:愛迪生發明電燈泡,有人認為,即使愛迪生不發明,別人也會發明出來,因為當時所有的條件都已存在了。發明要設專利,就是保護第一個想到的人。層次最高的是「創造」,好比沒有莫札特就沒有莫札特的音樂,沒有貝多芬就沒有貝多芬的音樂。
科學可以說是有條理可循,按部就班的創造力,它是在觀察到一個線索後,用邏輯的方式形成命題和假設,用實驗的方法去驗證這個假設。在科學界有一句話「只要問對問題,答案就出來了」;好的科學家,觀察力也一定好。像是提出「進化論」的達爾文,他在一個海島上看到有屬於大陸的植物,植物沒有腳,不會移動,所以應該是鳥兒帶過來的,但是鳥兒沒有手,怎麼攜帶呢?他推測應該是鳥爪上的一點點泥土,裡面包含有植物的種子。為了驗證「一點泥土裡就可能有種子」這個假設,他到附近池塘邊挖了一杯泥土回家,看看一小杯土中能長出多少植物來。每長出一棵植物就拔掉,不然先長出來的會抑制後面植物的生長,結果他發現一小杯土中竟然可以長出三百多種植物。於是他確定了鳥爪上的一點泥土,的確可以攜帶許多不同的種子過來。這就是科學精神,它從實作中去驗證對錯,而不是空想。

滿足孩子的好奇心
西元十九世紀末,印尼大地震使海域出現了一座新的火山島。法國皇家科學院的研究員便坐船去當地觀察第一個生物如何出現。他們等了很久,終於發現第一個生物是蜘蛛,是結網在葉片背後被風從很遠的大陸吹過來的。當然,那時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還未發現氮、氧和水通電爆炸可以產生胺基酸,但是這代表人們對第一個生命的出現已充滿了好奇心,大家殊途同歸的追求答案,造就了現代科學的進步。
這些例子說明了作為一個科學家先要有好奇心,然後有觀察力,還要有毅力才會成功。所以要培養孩子成為科學家,父母必須先抑制自己的不耐煩;當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,能夠細心的從他了解的層面去回答他。孩子問的問題無奇不有,這常讓父母很頭大,因為雖然身為父母卻常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。過去的父母會用:「等你長大就知道了!」去搪塞,或是罵孩子:「正規的功課不做,問這麼多幹什麼?」,這些都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。孩子的好奇心若得不到滿足,常會從旁門左道去獲得不正確的知識,那就更糟糕了。所以想要推動「科學生根」的有心人便想替父母解圍,針對孩子常常問的問題編一些入門的科學百科,讓父母有正確知識可以告訴孩子(同時繼續維持在孩子心目中父母萬能、無所不知的形象),《麥克 科學》就是在這情況下產生的。

「科學」必須從小做起
《麥克 科學》是一套兒童科學的啟蒙書,內容多以漫畫的方式呈現,藉由吸引孩子的圖畫傳達正確的科學知識,裡面的主題幾乎都是父母在生活中常被孩子問倒的,如海水為什麼是鹹的? 眼淚為什麼是鹹的?(其實比一般更好的答案是我們的祖先是從水裡爬上陸地的,我們曾經住在海裡很久,所以身體中有大部分是水分,人缺水會脫水而死,還可以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喝水。)飛機為什麼會飛?(每次在機場都會聽到孩子問這個問題,也常常看到大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。)鯨為什麼不是魚?牠不是在海中游水嗎?如果牠是哺乳類,為什麼要住在海裡呢?這時父母就可以跟孩子解釋:鯨的體積那麼大,若不是水有浮力,牠在陸地上就幾乎動不了了。我們看到擱淺的鯨都得動用起重機才能搬動牠,鯨曾經上過陸地,後來又回到海裡,所以身上有進化的大腿骨,牠的鰭有退化的手骨,而且牠不是像魚一樣用鰓呼吸,牠和我們一樣用肺呼吸(這是教孩子演化概念時非常有力的一個例子)。這套書同時也對孩子自己會感受到的各種生理反應,如心跳、冒汗進行詳細的解釋。
所有的知識必須在孩子想學時教給他,才可以被吸收,因為動機是學習最有力的驅力。孩子在幼小時,好奇心最多、動機最強,在這時候給他正確的知識是很重要的事。
「科學」必須從小時候做起,根扎實了,自然會開花結果,期待我們的下一代會有耀眼的科學表現。
上一則  8  下一則  
 
  回上一頁 Top  
 
 
線上徵才 | 查看購物車 | Q&A | 講座活動 | 新書發表 | 活動花絮 | APP 隱私權聲明
臺灣麥克集團 |11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258巷50號5樓 |統編 22459769
電話︰+886-2-87971168|傳真︰+886-2-87971169
Copyright 2012@Taiwan Mac Educational Co.,Ltd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.禁止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