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分享學習】

重點一:螽斯的後腳長度遠大於前腳,因此當牠們受到驚嚇時,能利用強而有力的後腳,迅速彈跳離開現場。
重點一:若施放的力量得宜,再加上多次的練習,就可以使跳躍出去的螽斯在翻轉而下時,仍能穩穩的成功站立。


螽斯,快跳!

【玩法】

玩法一:觀察螽斯的前後腳,你發現了什麼?
玩法二:用手指迅速的壓下螽斯頭部前緣,觀察螽斯的跳躍動作。

 
螽斯的彈跳:當我們施力在螽斯的頭部時,會在身體重心的位置(依作品結構來觀察,重心位置約在靠近胸部的位置),對整個身體產生一個向上彈跳與迴轉的反彈力,因而引發螽斯的彈跳運動。
歸納的科學方法:在科學的研究與探索過程中,經常會使用歸納的方法。在經過一系列事件的分析與觀察之後,對類似的現象提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,例如:觀察大部分擅於彈跳的動物,如螳螂、蝗蟲、螽斯與袋鼠等,都具備一對強而有力的後腿,才能在碰到天敵或遭遇驚嚇時,迅速彈跳離開,而且這些動物的身體結構,也都具備重心較低,適合彈跳之後不會傾倒的要素。因此下次看到其他動物也具備類似結構時,就能推論它會有類似的運動模式,這就是歸納法的功能了。

 
麥克書香網麥克DO科學|艾布克分享專區|知識加油站|關於我們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