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慢生活的文字工作者,《兒童哲學雙月刊》編輯。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。 喜歡貓、鳥、走路、閱讀、故事和做夢。有時發表故事與繪本賞析於報刊雜誌。 已出版作品有《獸和一群長得很像的小魚》,由法國鴻飛出版社以兩冊的形式,推出法文版《Veux-tu devenir Bête ?》、《La bête et les petits poissons qui se ressemblent beaucoup》,以及法文繪本《Les choses à se dire》。
|
|
| 自由接案插畫家。2015年取得美國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插畫與平面設計雙碩士。 作品曾獲2016年美國3X3國際當代插畫獎優選。喜歡挑戰各式各樣的主題與內容,也曾嘗試在圖文專欄中編寫故事。繪圖作品可見於《永遠的雕像》、《靈魂裡的火把》、《蝴蝶女王與糞金龜》、《尼克叔叔的書箱》等。
|
|
| 熱烈推薦 宋怡慧 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沈秀茹 斗六市繪本圖書館館長 彭冠綸 「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」版主 楊茂秀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 蔡淇華 臺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(以上按照姓名筆畫排列)
|
|
| ★專家導讀
全世界最小也是最大的圖書館 ——小小自由圖書館 Little Free Library 作者/施佩君
2009年,住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托德• 波爾(Todd Bol),用廢棄門板打造了一個校舍造形的木箱,放入書本,立在院子裡,供人們自由取閱,同時也藉由書箱,向他的母親──一位熱愛閱讀的小學教師──致敬。
書箱獲得的迴響,出乎意料的熱烈。後來創立了以Little Free Library為名的非營利組織(簡稱LFL),讓Take a Book, Return a Book(拿走一本書,放回一本書)的共享標語,隨著書箱流行至全美各州。目前為止,全球已有超過十萬個註冊的LFL書箱,遍及108個國家,分享的書籍超過1.65億本,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共享計畫。
臺灣第一個LFL書箱,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美城里的一座社區公園,是由資深圖書館館員溫河舜先生於2014年所建置。不久之後,花蓮新象協會、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與許多公益團體也起而響應,將LFL計畫正式引進臺灣,並定名為「小小自由圖書館」,積極推廣該運動的理念、協助書箱設置與募書,努力要讓小小自由圖書館在臺灣遍地開花。在此之前,以自由、共享、閱讀為核心價值的「漂書運動」也於2013年啟動,在公共場所設置漂書架,與小小自由圖書館計畫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處。
無論是小小自由圖書館或是漂書運動,都在促成一件事:讓人遇見書──激發閱讀熱情、普及知識與學習;讓書遇見人──擴展書的價值,增加被閱讀的機會。同時,在交換不交易的過程中,用書拉近人與人的距離,開啟交流,傳遞善意。
我想把各種造形、色彩繽紛的書箱比喻是花,書就是埋藏其中的種子,種子需要落在土裡,需要水的灌溉,才能萌芽生長;書也需要被閱讀、被交流,才能活起來。《尼克叔叔的書箱》也是一顆種子,希望讀到這本書的大朋友、小朋友,能把愛書惜書、樂於分享的觀念種在心田。托德.波爾為我們示範了,每個人都能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,「拿走一本書,放回一本書」,就是一個開始。
|
|
| 特色1★以具體行動,展現改變世界的力量★ 故事靈感來自「小小自由圖書館(Little Free Library)」發起人托德•波爾(Todd Bol)的真實故事。設置書箱的行動,不只是與人分享「書」,還能散播快樂,獲得令人驚喜的回饋;更可以帶動社區,影響全世界。
特色2★閱讀不只是獨樂樂,也可以眾樂樂★ 傳達「拿一本,放一本(Take a Book. Share a Book)」交換閱讀的理念,讓書的生命延續,讓更多的人在書中看見世界的美好,並獲得知識的力量。同時也傳達資源共享的概念,讓更多需要的人,也能藉此獲得閱讀的機會。
特色3★動手改造,讓資源再生、再利用★ 符合SDGs與STEAM教育,利用家中既有的素材打造創意書箱,實踐資源循環,也兼具美感與創造力的培養。和親朋好友交換閱讀或共讀,體驗買書、借書和分享書等歷程,可創造親子的共同話題,珍惜並愛護每一本書。
◆首批加贈「小書箱DIY組」(可以自行摺出2本迷你小書)◆ 動手摺一摺,黏一黏,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與小肌肉發展。親子共讀與共玩,擁有一段難忘的親子時光,從而激發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。
|
|
|
|
| | ★第84梯次好書大家讀 | ★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23希望閱讀百本好書 |
| |
| |
|